引言:一段个人健康探索的历程
童年经历:城乡差异与早期的健康问题
我的母亲在纽约市的布朗克斯区长大,那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环境。而我的父亲则成长于一个极致的乡村环境,他的母亲经常在菜园里劳作,因此他习惯了直接从地里、从后院采摘并食用新鲜的蔬果。这种成长背景的差异塑造了他们对食物的不同态度:我的母亲倾向于清洗和烹饪所有东西,而父亲则向我展示了食物更原始的一面,比如土豆在必要时甚至可以生吃。
尽管我成长在一个农业区,夏天总能从当地农贸市场买到最新鲜的农产品,但我从小就体弱多病。我饱受严重的鼻塞问题困扰,却不明原因。四岁时,我因扁桃体问题接受了手术,那是一次非常痛苦的经历,需要四个人才能按住我。然而,摘除扁桃体后,我的健康状况反而变得更糟,因为我失去了第一道防线,开始更频繁地生病,主要还是鼻塞和过敏。
过敏的困扰与医学的无奈
由于频繁生病,我五岁时甚至因为出勤率不够而差点无法从幼儿园毕业。六岁时,我开始接受过敏治疗。过敏医生告诉我,我对很多食物以及几乎所有的环境因素,如草、花粉、动物皮屑都过敏。因此,纸巾成了我出门必带的东西,我常年依赖抗过敏药,并且从六岁到十二岁,每周都要去打过敏针。
医生给我的解释是,我“对自己的抗体过敏”,基本上就是“对自己过敏”。每当我身体对过敏原产生抗体时,我又会对这些抗体产生过敏反应,形成一个恶性循环。他告诉我,我只能“学着与它共存”。我甚至还经历过一次极度痛苦的鼻腔真空吸引治疗,医生用一根管子伸入我的鼻窦深处进行抽吸。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,医学干预并非总能解决根本问题。
饮食习惯与永不满足的饥饿感
我的过敏问题并未随着成长而好转,反而愈发严重,眼睛和肺部都开始出现问题,濒临哮喘。作为一个热爱运动的孩子,我食量惊人,几乎什么都吃——乳制品、肉类、糖果,每年的消耗量都与我的体重相当。我几乎从早到晚都在不停地吃,只有在坐下来吃正餐时才会短暂停止零食。但我总是感到饥饿,从未体验过真正的饱腹感。
第一部分:从主流营养学到生食主义的转变
主流教育的灌输:水果和蔬菜是最好的
从小学三年级护士贴的“一天一苹果,医生远离我”的海报,到中学体育老师的强调,再到大学每个学期的营养学课程,我被反复灌输一个观念:水果和蔬菜对人体最有益,它们是营养最丰富的食物。我的所有老师、教练和导师都众口一词。
一个颠覆性的想法:只吃“最好”的食物
这让我产生了一个想法:既然水果和蔬菜是“最好”的,那为什么不只吃这些最好的食物,而排除所有“次好”的食物呢?当我向我的顾问和导师们提出这个想法时,他们的反应都是:“水果和蔬菜是很好,但你不能只吃水果和蔬菜。”这让我感到困惑,如果它们是最好的,为什么我们不能只专注于最好的呢?
转向生食:意想不到的身心蜕变
最终,我决定亲自尝试。当我转向生食后,一些惊人的变化发生了。在身体上,我一直以来都无法跑步,总是很快就上气不接下下气。但在开始生食几天后,我竟然能和朋友一起跑上六七英里,感觉像是被解开了束缚。
在心智上,变化同样深刻。我父亲从小就训练我的词汇量,但我过去常常在对话中知道自己想用哪个词,却无法从记忆中提取出来。这种现象在生食后完全消失了,我能够流畅地使用所有词汇。我的记忆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,能回忆起很多以前遗忘的事情,甚至能说一些在学校学过但早已忘记的法语。
我天马行空的叙事风格也得到了改善。过去,我经常在演讲或对话中因离题太远而忘记最初的主题,但这在生食后也停止了。我能清晰地掌控我的思路,将各个分支的故事线最终汇集到核心论点上。
最显著的变化之一,是我对睡眠的需求减少了25%。这并非我刻意追求少睡,而是身体恢复得更快了。对于一个热爱运动的专业运动员来说,这意味着我能以更高的频率进行高强度训练,并能更快地恢复。
第二部分:从素食到生食纯素的递进与科学的佐证
走向纯素的个人旅程
我的饮食转变是循序渐进的。起初,为了追求一个女孩,我从一个几乎不吃蔬菜的人变成了一个素食者,并坚持了七年。在这期间,我一直听到关于纯素(vegan)的声音。在素食者看来,纯素者是更极端的“健康狂人”。但当我最终决定尝试纯素时,我发现它比素食又好上一个台阶。
对熟食的化学性质疑
从纯素到生食纯素的转变,是基于我对烹饪化学过程的深入了解。我意识到,烹饪食物不仅仅是加热,它会产生一系列有害物质,如部分燃烧的碳氢化合物、诱变剂、致癌物和致畸剂。
更重要的是,烹饪会通过“重组化学”(recombinant chemistry)的过程,破坏蛋白质的天然结构,形成“变性蛋白质”。这些蛋白质含有的“抗酶键”(enzyme resistant bonds),使人体无法消化。
对熟食与健康标准的重新审视
我们的健康标准,如正常的白细胞计数范围,是建立在人人都吃熟食的基础之上的。熟食中的变性蛋白会被身体视为外来入侵者,从而引发免疫反应,导致白细胞数量暂时性飙升。一个吃熟食的人,餐前白细胞计数可能在300万左右,但餐后会飙升至1500万甚至1800万,然后回落。这被认为是“正常”的。
然而,在生食饮食中,这种白细胞的剧烈波动完全不会发生。这让我开始思考,也许300万才是真正的正常水平,而1800万只是普遍存在的病理现象。这与艾滋病(AIDS)患者的状况形成了有趣的对比,艾滋病患者的特征之一就是白细胞计数骤降。一个健康的生食者,如果仅从白细胞计数来看,可能会被误诊为重病患者。
80/10/10饮食法的科学原理
脂肪的危害:从氧气输送到细胞燃料
早在1950年代,科学家就发现,当膳食脂肪的供能比例进入两位数(即超过10%)时,可预见的健康衰退就会发生。这主要是因为高脂肪饮食会损害氧气和葡萄糖向细胞的输送。根据受损程度的不同,最终会导致心脏病、糖尿病、癌症等各种主流疾病。
然而,现代美国人的平均脂肪摄入量高达45%,即便是生食者,其平均脂肪摄入也高达60%或70%。这证明了他们虽然不吃熟食,但在营养科学的另一个基本原则上犯了错误,这也是为什么高脂生食者通常无法长期坚持的原因。
蛋白质的悖论:过犹不及
蛋白质同样存在一个最佳范围。摄入量低于3%可能导致问题,而超过10%同样会带来可预见的健康衰退。
80/10/10的数学必然性
基于以上科学原理,如果我们将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都控制在10%以下,那么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就必然会达到80%以上。这就是“80/10/10”这个名称的由来。它不是一个凭空捏造的口号,而是基于生理学和营养科学的数学推导。
结论:一个基于物种特异性的、以愉悦为导向的健康模式
回归物种适宜性饮食
我们人类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与类人猿最为相似,而它们都以碳水化合物为基础的饮食为主。当我们看到芒果挂在树上时会流口水,就像猫看到鸟会流口水一样,这是一种天生的食物倾向。
相比之下,谷物等淀粉类食物,我们必须通过烹饪才能消化,这说明它们并非我们的天然食物。人类在学会用火之前的数百万年里,是不可能吃意大利面或糕点的。
健康的愉悦本质
一个奇妙的事实是,所有我们被设计来维持健康所需的要素——体育活动、社交、休息、新鲜空气、阳光以及水果和蔬菜——本质上都是令人愉悦的体验。这本身就揭示了健康的真相。
最终的简单原则:多吃水果和蔬菜
这个理念最终可以归结为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:多吃水果和蔬菜。只要你增加餐盘中完整、新鲜、成熟、有机、生的植物性食物的比例,你就正走在正确的方向上。过渡的速度取决于你自己的紧迫感和自我关爱的程度。
生食带来的终极自由:从食物中解放
对我个人而言,转向生食带来的最大自由,是真正体验到了“饱腹感”。我不再需要不停地吃零食,每天只需几顿饭就能完全满足,并且在两餐之间完全不会想着食物。这种从对食物的持续渴望中解脱出来的感觉,是这条道路上最宝贵的收获之一。
Edit:2025.07.07